Inktober第五年

Inktober第五年

October 6, 2023
本文共1488字,阅读约需要3分钟

回顾 #

作为一个生活得极其糊弄,不喜欢计划也不喜欢复盘的人,不论是学生、社畜还是无业游民时期都时常觉得时间没有“刻度”,今天和昨天、今年和去年好像都没有什么分别。但最近为了搞portfolio网站去整理以往的作品时,发现参与Inktober这个活动到今年竟然已经是第五年,之前每个十月的31张命题创作不论是digital还是physical record也还完整地保留着,每一年的画风和思路似乎都有所改变,不知不觉中也成为了一种生活和变化的记录——

这几年的风格变化还是挺明显的——2019到2020年“脑洞”比较大,每一张之间也没有特别统一的风格;2021年是改变比较大的一年,可能是因为当时同时也在参加一个60天速写练习的活动,对人物的画法开始逐渐稳定下来,Inktober的作品也变成偏写实的人物为中心的插画;2022年开始画一些类似clog(日常漫画,和blog、vlog相对)的东西,加上这几年积累了许多“生活意见”,对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,所以Inktober的创作思路也从装饰性转成了故事性;2023年除了打算统一画面大小和人物形象之外,与2022年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。

工具 #

虽然Inktober的发起人在规则中说要用ink来进行创作,但如果只是自娱自乐,不追求被官方feature之类的,其实不需要那么严格,用自己习惯的媒介就好,甚至不一定要是手绘。

我的工具:

至于本子,因为觉得白纸反而会不知道从何下笔,所以我一般会选择方格或者点阵笔记本,也方便控制画面尺寸:

过程 #

过程其实也很简单,无非就是构思→铅笔草稿→勾线→擦除草稿→上色。为了保持最终画面的相对干净,我会先在一个便携式速写本上画一个最初的小稿,这样也方便尝试不同的构思和构图,确定好之后再在本子上画铅笔稿。

专门画草稿的速写本
草稿→铅笔稿→成稿

今年决定把每次的小稿剪下来,贴在成稿的对面作为对比:

由于小稿阶段主要是为了确定主题和内容,不会太注意画面的比例,所以成稿变为正方形画面的时候构图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改变。因为我本来就没有经过什么绘画基本功的训练,也不是很有耐心去找参考,所以当尺寸放大,结构清晰后那种成稿怎么看都不如草稿顺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,但我是不会重画的😂(可能就像小时候看着还不错的孩子长大后变成“废物”一样,也是没办法的事hhh···

思路 #

Inktober是命题创作,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都有,有些甚至不能算“词”(比如2022年的uh-oh···),所以必然有些题目比较直观,另一些比较抽象。

今年的题目
一般来说我的思路是把这个词所代表的物品、动作或状态放到一个能与人物产生关系的情景中,再把这个场景画出来。而我想到的情景大部分时候表达的都是偏向阴暗或讽刺的主题,拿今年刚画的两张作例子:

path(道路)→

“人生的分叉路”,但到这里好像没什么新意→

人生很多时候纠结了半天,其实选哪条路最后结果都大差不差→

最终构思:分叉路口犹豫不决的人,和俯瞰之下其实最后打结在一起的两条路

map(地图)→

野外露营需要地图→

不可能这么顺利,一定会出现突发情况!→

最终构思:河岸边拿着被水浸湿的地图不知所措的人

除此之外,根据题目本身的性质,还有很多可以发掘灵感的角度——

比如 同义词 (选择比较反直觉的释义或把多个意思结合在一起):

ring(圆环/铃声),legend(传奇/图例),watch(手表/监视),match(比赛/配对/火柴),compass(指南针/圆规),trip(旅行/绊倒)

或者 艺术作品

还有 文学、戏剧、影视

以及 社会现实 (过不了审版):